施蘭芳(Françoise Zylberberg)在台灣是個頗為知名的法語教師,而我倆相識更是在她來台灣之前,我們兩人都在巴黎第七大學執教。那時後,文革剛過,時髦的她,取了一個名字叫施百兵,一九七九年,台大與巴黎第七大學有項合作計畫,邀請兩位交換教師,她便和畢安生聯袂來台,當時我在台大外文系教書,負責他們兩位的接待工作,抵台後,立刻便面臨一些報到表格的填寫,Zyl的中文譯名施百兵,有些敏感,也不太文雅,我就設法幫她找一個適合的名字,她的外文名字直譯實在不容易,我便問她最喜歡哪一個中國名人,他說「梅蘭芳」,我就問她,願不願意叫施蘭芳,她非常滿意,所以從第二天開始,她就有了一個伴隨她卅多年的中文名字。
一九八〇年,施蘭芳、畢安生和我,三劍客,在國內為了推廣法語教學,做了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整個事件的起源是由早先在巴黎七大的一位同事魏延年而起,當時,他問了我一連串的問題,他說:如果台灣人大量學習法語是不是一件好事?獲益的是誰?法方還是台方?如果是法方獲益較多,為何要台灣學生付費?如果有一種方法讓非常多的人學習法文而又不用付費,你覺得如何?這一連串的問題,已經把我完全說服,我首先要感謝他對台灣人可以免費學習法文的想法,我立刻舉起雙手贊成,接著當然是義無反顧地為這個理想奉獻。
魏延年的想法非常前衛,那個時代,華視的空中行專課程,有英語教學,他希望我們台大可以申請開一門法語課程,由他向法國最高法語教學委員會和外交部,取得免費教學電影帶,而由華視及空中行專和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共同製作,當時教育部社教司專門委員李懷程先生,主管空中教學課程,起初對於我們的教學方法不甚信任,要求我們先試做三個單元,如果能夠讓他接受,才願意開這們課。結果是,兩個單元做完便讓他發生極大興趣,點頭贊成,並且後來成為最支持這個節目的重要關鍵人物。
這個教學節目 -「伙伴們!來學法文!」由施蘭芳、畢安生和我發揮了最大的想像力,帶著一群由各行各業來的好奇學生,來自航空界、旅行業、貿易商、大學生、科學家、護士等所組成的實驗班,有十幾個人跟著老師上節目。我們沒有收取任何鐘點費或津貼,只向華視要求節目播出後送給每位老師一套錄影帶做紀念。每週先要準備教材,想各式各樣有趣的點子,然後跟學生預習,再到華視影棚錄影。一堂四十五分鐘的課,錄影時間往往要超過六個小時,有時錄完影,已是深夜,老師們還要請同學們吃宵夜,再送他們回家。老師們在台大微薄的薪水,常常是貼在這個節目裡。這個教學節目除了每週日上午播出一個小時(四十五分鐘加上十五分鐘的廣告),每週一、三、五的晚間再重播一次,各十五分鐘。
我們三劍客辛苦但是愉快地工作,一年後終於完成了初級的四十課,效果驚人,不但實驗班的學生法文朗朗上口,遠自金門、馬祖、花蓮、台東等偏遠地區的讀者,亦紛紛來函,要求重播,華視認為值得,而教育部也頒發了獎狀作為對該節目的肯定與鼓勵。法國方面,更是經過評估認為這個節目是海外法語電視教學的最佳範本。接下來的一年,中級課程順利繼續錄製,然而本人因為隨夫婿前往比利時工作而不得不拋下錄影及教學的工作,在施、畢兩位老師的堅持下,「伙伴們!來學法文!」的四十集中級課程,仍能順利完成,可惜卻因為一些不明的原因,從未播出,成為憾事。
一九八五年,我再回國,台大的課程已由別人取代,再也沒有機會與兩位好友共事,當然再度激發火花、發揮想像力的機會也相對減少,各人自創前程,畢安生有繪畫的藝術天分,除了教課,還不時開展覽會,發表其撕貼畫的藝術創作。施蘭芳先是開了一家信鴿明信片公司繼而是法國書店,越做越有心得,後來乾脆退休專心經營她的書店,卻沒想到在事業的顛峰期,竟傳來噩耗,讓朋友們震驚不已,也感到痛失摯友的悲傷。特為此文,追憶當年合作無間的快樂時光,也藉此告慰好友施蘭芳在天之靈!
二〇一〇年十月卅日於台北
|